中国蚂蚱的名称因地区、形态特征及用途差异而丰富多样,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及其别称:
一、常见种类及别称
中华剑角蝗 因体型细长如扁担,民间称“扁担”“老扁”,河南等地特有称呼。 - 特征:
体长可达20-31mm,触角短,前胸背板呈马鞍形,后腿有尖锐锯刺,食性杂食,危害玉米、水稻等作物。
短额负蝗
因头部较短且常背负同种个体(类似“妻管严”),又称“扁担沟”“老娘儿”。 - 特征: 与中华剑角蝗相似,但后腿较短,活动迟缓,同样以植物叶片为食。中华稻蝗
主要分布于水稻田,故称“稻蚂蚱”“禾虾”,现多作为饲料或食用。 - 特征: 体型中等,飞行能力较弱,专食水稻、高粱等作物叶片。东亚飞蝗
口感油绿,善飞且迁徙距离远,被称为“绿油蚂蚱”。 - 特征: 体长可达7-8cm,后腿强健,可传播蝗灾,危害范围广。 二、其他地区性称呼 中华剑角蝗
稻蝗:部分地区称“禾虾”,是常见的食用种类。
登倒山:特指后腿带锯齿的绿色大型蝗虫,油炸后食用。
三、分类补充
中国蝗虫属直翅目蝗科,除上述种类外,还包括:
土蝗:又称“土蚂蚱”,多生于平原低洼地,危害小麦、玉米等。
棉蝗:又名“大青蝗”,后腿力大,可“登倒山”,危害棉花。
注意:不同地区对同种蝗虫可能使用不同名称,如中华剑角蝗和扁担沟实际为同一物种的不同叫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