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主要品种分类
川辐134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培育,川麦42/川麦50基因型,适合四川地区种植。
川麦618
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发,中科麦143基因型,兼具高产与抗逆性。
蜀麦1958
四川农业大学培育,川双麦1号/20828基因型,适合西南地区种植。
中科麦143
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育成,Yr5/川育18基因型,是高产优质品种。
中科麦1816
同样由成都生物研究所培育,中科麦138/川麦104基因型,适应性强。
华麦29
华北地区主推品种,华麦5号/2基因型,抗逆性突出。
二、其他重要品种
济麦22: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,半冬性品种,抗倒伏且熟相良好。 百农207
鲁原502:航天突变系9940168与济麦19杂交品种,长芒白粒,抗逆性强。
中麦578:中科集团联合育成,半冬性强筋品种,适合北方旱作区。
新麦26: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培育,中早熟多穗型,适合黄淮海高产区。
三、补充说明
小麦品种繁多,不同地区根据气候、土壤条件培育出特色品种。例如:
郑麦9023:河南省主推品种,适应性强且产量稳定。
西农511:生育期233天,抗倒性良好,适合黄淮海地区。
济麦19:株型紧凑,抗倒伏性中等,适宜河北省中南部种植。
选择品种时需结合种植区域、土壤类型及管理目标,建议参考农业部门最新推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