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音菩萨在佛教经典和信仰体系中有多个称谓,这些名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其神圣性和功能。以下是主要名称及出处:
一、核心称谓
观世音菩萨 最常见的称呼,源自梵文音译,意为“观照世间音声”,强调菩萨对众生的救度能力。
观自在菩萨
表示通过般若智慧观照自性,达到超越轮回的境界,是观音菩萨的重要修行成就。
二、其他常见名号
千手千眼观音
以千手象征慈悲救度,千眼代表智慧洞察,是三十三体变化中极受信众喜爱的形象。
慈航真人
道教对观音的称呼,强调慈悲为怀、普渡众生的精神。
正法明王如来
《大悲心陀罗尼经》中提到的过去佛名号,体现其无量功德。
遍出一切光明功德王佛
《悲华经》中预示其未来成佛的称号。
施无畏者
《法华经》与《楞严经》中赞誉其具有的救脱威神。
三、特殊称谓与功能
圆通大士
《楞严经》中因证得耳根圆通法门得名,象征能闻众生声音、救度苦难。
大慈大悲主
出现于观音仪轨,突出其核心修行理念。
南海大士
以南海普陀山为居所,成为佛教信众的代表性称谓。
四、其他名称辨析
观世悟声悟情: 部分文献对“观世音”二字的拆解解释,但非独立称谓。 庐楼亘
总结
观音菩萨的称谓丰富多样,既有梵文音译的直接名称(如观世音、观自在),也有基于修行成就的称号(如千手千眼、圆通大士)。这些名称共同构成了其神圣形象的多元维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