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主流飞行恐龙种类
喙嘴龙 侏罗纪晚期生物,体长约60厘米,翼骨间有翼膜,尾部呈舵状,是飞行能力较强的早期翼龙。
鸟脚龙
白垩纪早期肉食性翼龙,体长3.5米,翼展12米,可进行长距离迁徙,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。
悟空翼龙
侏罗纪晚期小型翼龙,体长约20-30厘米,类似鸽子大小,化石分布于辽宁、内蒙古等地。
哈特兹哥翼龙
翼手龙科大型物种,翼展达12米,口鼻宽广,化石出土于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。
无齿翼龙
白垩纪晚期翼手龙,翼展7-9米,体重约15千克,化石发现于美国堪萨斯州和英国。
二、其他代表性种类
灵巧简手龙: 1.6亿年前的新疆化石,比鸟类祖先更早出现。 赫氏近鸟龙
千禧中国鸟龙:中国特有化石,翼展可达5米,生存于约1.4亿年前的侏罗纪。
三、分类补充
翼龙分为两类:
喙嘴龙类:如无齿翼龙,翼膜较原始,牙齿存在。
翼手龙类:如悟空翼龙、哈特兹哥翼龙,体型庞大,翅膀强健。
四、生存时间
飞行恐龙生存于晚三叠纪至白垩纪末(约2.28亿年前-6500万年前),最早出现于约2.1亿年前的三叠纪。
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研究机构及化石发现,涵盖不同地质年代和生态位的飞行恐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