姑苏作为苏州的古称,其名称演变与历史发展紧密相关。以下是姑苏古代名称的梳理:
一、主要古称
吴 商后期(约前514年)吴王阖闾在此建都,苏州最早称为“吴”。
吴郡
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于公元前222年设立吴郡,苏州曾用此称。
东吴
三国时期孙权在此建立东吴政权,东吴时期苏州被称为“东吴”。
姑中
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记载,吴王阖闾封太伯于姑中,后成为苏州早期名称之一。
平江府
北宋政和三年(1113年)设立平江府,苏州曾用此称。
苏州府
元朝至清朝初期,苏州长期作为地方行政单位使用“苏州府”名称。
二、其他相关名称
姑胥: 源于大禹治水时封胥为“水平王”,后演变为“姑胥”,与“姑苏”合称。 吴都
吴中:春秋战国时期吴国中部地区的统称,苏州长期包含在此范围内。
三、名称演变特点
苏州的名称多与历史事件、地理特征相关。例如:
以人物命名的“姑苏”:源于大禹封胥为“水平王”,后因方言发音演变为“姑苏”,成为最著名的古称。
以地理特征命名的“吴”:最早见于商代,与吴国政权直接相关。
四、总结
姑苏作为苏州的古称,经历了从“吴”到“姑苏”的多次演变,其中“姑苏”的得名与神话传说和方言发音密切相关。这些名称共同见证了苏州作为江南重要城市的历史变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