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,其历史名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以下是陕西主要历史名称的梳理:
一、古代行政区划名称
三秦 指秦朝灭亡后,项羽分封的三个诸侯国:雍王(章邯,治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)、塞王(司马欣,治关中东部)、翟王(董翳,治上郡)。
雍州
西周时期,周公旦以河南陕县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,后成为陕西关中地区的重要称谓。
长安
西汉、前赵、前秦等朝代的都城,意为“长治久安”。隋唐时期复称长安,元明时期改为西安。
秦川/秦地
指战国时期秦国统治的渭河平原,因秦国强盛而得名。
二、重要历史时期的称谓
西周: 以“陕原”(今河南陕县)为界,分为陕东(东周)和陕西(西周)。 战国
汉朝:设关内、陇西等郡,陕西为重要组成部分。
隋唐:长安成为全国政治中心,陕西被称为“关中”。
元明清:西安改称奉元、西安,宝鸡因陈仓得名。
三、其他相关名称
咸阳:秦朝都城,商鞅在此设县,后更名为咸阳。
铜川:因铜官川得名,后因与潼关同音改名。
宝鸡:秦时为陈仓,唐玄宗因“宝地神鸡”改名。
四、补充说明
蓝田:秦献公时期设县,以蓝田山得名。
周至:古称盩厔,因山水环绕得名。
这些名称反映了陕西从西周到明清的历史演变,既有地理特征,也承载着政治文化的变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