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花作为中国传统名花,其古文别称丰富多样,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的兰花古文别称及出处:
一、核心雅称
九畹
出自《楚辞·离骚》:“余既滋兰之九畹兮,又树蕙之百亩”。“畹”是古代土地单位,十二亩为“一畹”,故“九畹”成为兰花的代称。
兰草
《论语》等古籍常用“兰草”指代兰花,强调其高洁品质。
二、品质象征类
国香
《左传》称“兰有国香”,宋之问、黄庭坚等文人进一步发展为“土之才德盖一国,则曰国士;女之色盖一国,则曰国色;兰之香盖一国,则曰国香”。
王者香
孔子言“兰当为王者香”,指兰花高洁脱俗,后成为帝王专用花卉的代称。
第一香(天下第一香)
《广群芳谱》称兰无偶,香气独特,故称“天下第一香”。
三、形态特征类
幽兰
强调兰花清幽淡雅的香气和隐逸气质。
芳兰
《楚辞》等作品常用“芳兰”指代兰花,突出其芬芳四溢的特性。
四、文化衍生称
香祖
源自《广群芳谱》,因兰花香气持久,故称“香祖”,江南地区尤为推崇。
郑女花
源自《左传》,春秋时期郑文公妾燕姞以兰花自喻,后成为兰花专用名称。
媚世
宋代姚宽《西溪丛语》称兰花为“幽客”“媚世”,前者强调其清幽品格,后者突出其适应力强、风姿绰约。
这些别称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兰花的文化内涵:既有对其自然形态的描绘(如“九畹”“兰草”),也有对其精神品格的升华(如“国香”“王者香”)。通过这些雅称,兰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“花中君子”的典型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