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帝名称,不同文献和体系存在差异,综合整理如下:
一、核心天帝体系
伏羲 东方天帝,古籍记载最早的王,以结绳记事闻名,属五行木,管理东方及春季。
炎帝(神农)
南方天帝,与黄帝并称“炎黄”,掌管南方及夏季,属五行火。
黄帝
中央天帝,华夏部落首领,统一中原后成为最高神,属五行土。
颛顼(帝俊之子)
北方天帝,黄帝之孙,掌管北方及冬季,属五行水。
昊天上帝
商朝出现,周朝定为最高神,主宰自然与四季,属五行土。
玉皇大帝
道教至高神,民间供奉为“天帝”,全称“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”,属五行土。
二、其他重要天帝
东皇太一: 楚地至高神,洪荒时期存在,属土。 帝俊
真武大帝:北方玄武七宿之主,属土。
紫微大帝:四御之一,主司文运,属土。
三、神话体系差异说明
五方天帝说:
包含东方伏羲、南方炎帝、西方少昊、北方颛顼、中央黄帝。
七曜天帝说:
七曜(日、月及五星)对应天帝,属土。
不同时期演变:
如秦朝祭祀五帝,东汉后以太一为最高神。
四、神话与宗教的差异
宗教体系:道教以玉皇大帝为核心,佛教有释迦牟尼等独立神祇。
神话功能:部分天帝(如昊天)兼具自然主宰与道德教化功能。
以上分类综合了不同文献记载及宗教体系,实际信仰中可能存在交叉与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