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古老神兽的名字,综合多部古籍记载,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一、主流神话体系中的神兽
应龙 背生双翼,身披金色龙鳞,能呼风唤雨,助黄帝斩杀蚩尤并治水。
白泽
通晓阴阳,形似麒麟,口吐人言,以驱邪闻名,常被官员佩戴象征公正。
夔牛
独腿无角,吼声如雷,周身散发日月之光,黄帝用以制鼓震慑蚩尤。
凤凰
涤浴火羽,象征重生与祥瑞,常与麒麟并称“四大神兽”。
麒麟
身披五彩,头戴龙角,能吐火焰,代表太平盛世。
梼杌
虎身犬毛,人面虎足,搅乱荒野,是四大凶兽之一。
獬豸
头生独角,能辨善恶,常与貔貅、玄武并称“四大神兽”。
犼
龙身虎爪,形似狮,象征勇猛与力量。
重明鸟
翼如鸡,目似人,能日行千里,助大禹治水。
毕方
羽毛如火焰,口吐烈焰,象征毁灭与重生。
饕餮
饕餮纹样,贪食象征,常见于青铜器纹饰。
二、其他古籍中的神兽
烛龙: 分体为昼/夜、冬/夏,掌控时间与气候。 九婴
狌狌:形似猕猴,通晓往昔,食肉可飞,象征神秘与灵性。
鹿蜀:马身虎斑,鸣声如歌,皮毛可繁衍子孙。
旋龟:红黑相间,蛇尾鸟头,毒性强大。
三、地域性神兽
帝江:西方神鸟,黄囊赤火,善歌舞,象征神秘力量。
夔力:柜山异兽,虎形犬毛,吼声如雷,以雷击为武器。
以上神兽多出自《山海经》《淮南子》等经典文献,部分形象如应龙、白泽等已融入文化符号,如青铜器纹饰、成语(如“龙腾虎跃”)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