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非地区的秃鹫主要有以下几种名称和特征:
一、主要名称
秃鹫 这是秃鹫的通用名称,广泛用于国际分类学和多数资料中。
座山雕
部分资料将秃鹫称为座山雕,可能与其栖息地或形态特征相关。
狗头雕
该名称可能源于其头部形状或行为特征,常见于地方性称谓。
胡兀鹫
主要分布于中亚和南亚地区,因嘴部黑色羽毛状突起得名。
二、学名与分类
学名: *Aegypius monachus*(普通秃鹫)和 *Gypaetus barbatus*(胡秃鹫)。 分类地位 *Aegypius monachus* 属于秃鹫属,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; *Gypaetus barbatus* 属于胡秃鹫属,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高山地区。 三、分布与特征 分布范围
普通秃鹫覆盖欧洲、中东、印度西北部、非洲北部及亚洲东南部;
胡秃鹫则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和非洲高山地带(如海拔500-4000米的裸岩区域)。
形态特征:
成鸟体长约108-120厘米,羽毛深褐色,头部裸露无羽,幼鸟头部更裸露。 胡秃鹫具有显著面部特征,如灰白色头部、黑色贯眼纹和红色斑点。
四、其他相关名称
在不同地区或文献中,可能还存在其他俗称,如“僧秃鹫”(*Aegypius monachus* 的别称)等。
综上,东非地区的秃鹫主要指普通秃鹫及其地方性称呼,学名为 *Aegypius monachus*,同时存在胡秃鹫等近亲物种。